江蓉出生在山村,因为贫穷,父母外出打工,她和爷爷奶奶一起,住在木头搭建而成的房子中。

    儿时的她十分淘气,跟着爷爷奶奶上山放牛时,经常跑得不见身影;宰猪草的时候玩刀,有次速度一快,直接在手上割除一条十厘米的伤口;和朋友在山上跑上跑下,捣毁多个蜘蛛的网,捕捉蜻蜓;在池塘里舀蝌蚪,回家时脚滑,跌落进池塘;在朋友家时和朋友一起,拆了朋友家的灶台,面对大人询问振振有词。

    大人都说她不像个女孩。

    到了上学的年纪,她要走两个小时的路,去到镇上的小学上学。

    接触到学习之后,她的兴趣逐渐转移,从毛头毛脑变成了一有时间就看书。

    老师教授的知识她觉得很简单,练习题也是,每次考试成绩名利前茅,渐渐的,她成了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。

    在镇上读完中学,即将升入高中之时,父母把她接到了打工的城市,虽然中考成绩优异,但两省的成绩不通用,难度也不一样,在原来市能够进入重点高中的她,最后在普通高中入了学。

    来到以前一年只能见一次面的父母身边,与父母感情不深的她,起初有些不习惯,但看着被生活的重压压弯了腰,已经满头银发的父母,她由衷感到心酸。

    为了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,她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,攒着省吃俭用下来的早餐钱去买各科资料,睁眼闭眼都是学习。

    这也让她获得了一个外号——书呆子。

    三年中,她写过的习题和错题本堆成了厚厚的几沓,模考成绩从一开始的上游,到稳定学校的第一名,再到联考时与重点高中的人不相上下。

    那一年,别人说高考的题目是历年来的最难,她虽发挥稳定,却也难免担心。

    那一年,她以一分分差夺得省状元,是她就读的高中建校四十六年来首位高考状元。

    那一年,媒体蜂拥而至,将她的底细挖得干干净净,寒门贵子的报道登上电视。

    那一天,母亲抱着她哭得歇斯底里,父亲拘谨地坐在一旁,偷偷抹着眼泪。

    名校递出橄榄枝,社会各方给出的奖金,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,她的家庭条件得到改善,父母不用再起早贪黑干苦力活,一家人可以住到宽敞明亮的出租房。

    她最终选择了一门外语专业,从偏远的山村到现代化的都市,虽只是匆匆一面,但去到不同的地方,看更多的风景,了解更多人文,当一名称职的翻译官。

    进入大学后,江蓉除了主修一门语言,又辅修了三门,她计划每学年都能多学一门,在毕业前尽量掌握七门外语,而在毕业后,她也不会停下学习的步伐。

    大一上学期的生活不如想像的那么轻松,除了专业课,还有公共课与选修课等课程,课余时间没有想象那么多,计划的实施遇到了一些困难,不过靠着以往的经验,她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
    期末选课时,因为背单词错过时间,等她想起来时,教务系统已经卡死,连登录都登不上,好不容易登上去,她能选的体育课,只剩下一门排球。

    小时候到处乱跑,体力倒还可以,上学后就不行了,中考时也是体育拖了她成绩的后退,幸亏高考不考体育,不然这状元就要拱手让人。刚过去的体测,她光荣的擦线及格,本想下学期选个轻松不累的体育课,比如养生类,没想到大意失荆州。

    就算再怎么不愿,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上排球课。

    第一节排球课上,老师教他们垫球,她手忙脚乱垫着球,连垫两个恶女费劲,休息时看到另一个球场打排球的人,她手中笨拙的球,在别人手中是那么轻巧,看上去都不像是同一种运动。

    她惊讶地望着对面,女孩们肆意挥洒的汗水,在她眼中是那么耀眼。

    我也想打排球!